从茶痴到茶人的几个必经阶段?
作诗,豪放大气!那茶呢?饮茶作诗,则是温文尔雅。在茶桌上,经常有人喊:你这个老茶鬼!是的,茶人中,也有“神仙鬼怪\",在“茶道”上修炼,必须经历茶痴、茶鬼、茶魔、茶仙、茶人五部曲!
那么,喜欢喝茶,论茶,品茶的您,属于哪个阶段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茶道则是“观、闻、品、想”
“观”:饼形、干茶、汤色、叶底
“闻”:闻香气
“品”:品尝滋味
“想”:品茶后的感受,例如品尝完马头岩肉桂,您会闭目联想,细细回味,香气幽远,馥郁。
茶痴,是茶人的第一阶段。
茶痴有三必: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论。欲做茶痴,必先喝茶、学茶。
譬如:这道茶究竟是不是真的坑涧茶?是哪个坑涧的,各有什么特色?
世界那么大,茶山那么多,即使跑断腿,累歪嘴,也得至少三年,方可练成一名基本及合格的茶痴。
茶痴的烦恼是:越来越不值钱。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升级为“茶鬼”。
茶鬼,是茶人的第二阶段。
茶鬼须加第四必:逢论必胜。茶痴懂的,茶鬼肯定懂,但茶鬼懂的,茶痴未必懂。茶鬼修炼秘籍,唯一字:细,就是把一道茶里的感觉细分,然后逐一辨识清楚。
譬如:当XX茶痴说,xx茶很厚重时,茶鬼就可以说:其实,厚重这个词里,包含了“茶汤的粘稠度”“茶味的渗透力”“茶汤的重量感”“茶汤的密度感”\"茶味的包裹率”。。。而这些东东,茶痴是搞不清的,因为茶痴浸淫在“相”中,不得其门而出。
当喝茶、品茶、论茶到一定境界,“茶鬼”就会升级为“茶魔”。
“茶魔”,就是茶人的第三阶段。
茶魔修炼秘籍,就俩字:再细。一道茶里,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感觉,所谓“百感交集”。要想准确的区分全部的这些感觉,唯靠对比。
通过细致深入的剖析和比对,即使两道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而香气大体一致的茶,仅香气一项,也能分出很多区别:饱满度,挥发度,融合度,持久度,渗透率,附杯率,热发点,冷凝点……
再用上一些可以描述梯级的副词,譬如:较尚稍略欠。即可将每一道茶里的感觉描述得很清楚。人类的感官一次只能聚焦于一个某个项目里的某一种感觉的某一个刹那,而一旦聚焦,其它同步发生的感觉就会被忽略,俗称:一叶障目。
除非......变成仙。
茶仙:茶人的第四阶段
茶仙修炼秘籍,唯一字:戒。仙与佛相同:四大皆空,我佛慈悲。
饮茶时,不思不想不纠结不缠绵。入相容易离相难,资质驽钝如末学者,每日巳时申时定量饮茶两道,再辅以素食,站桩,打坐...历五年,经三千余道茶,才初步小有成效。终于可以在喝一道茶时,不怎么起心动念了。于是发现,天地万物,在不断运动后,一切归于“静止”。
世上根本无茶仙,也是“醉茶”罢了,不论灵魂多么高远,既然拥有肉体,还得返回地球,踏踏实实做个人。
茶人,是第五个阶段
放下自我,就能够跟着茶,学会做人,是名茶人。
人是不可能喝懂茶的,但能够跟着茶,把自己喝懂。品茶时,放空心灵,解下负担,以茶为鉴,可以清身,正情,和气,化欲,离妄,明心。以物为鉴,必先尽物之性,方可不为物困,即所谓格物。
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如此,茶可以清心,茶可以养人!山间一壶茶,一饮万情空!

那么,喜欢喝茶,论茶,品茶的您,属于哪个阶段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茶道则是“观、闻、品、想”
“观”:饼形、干茶、汤色、叶底
“闻”:闻香气
“品”:品尝滋味
“想”:品茶后的感受,例如品尝完马头岩肉桂,您会闭目联想,细细回味,香气幽远,馥郁。
茶痴,是茶人的第一阶段。
茶痴有三必: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论。欲做茶痴,必先喝茶、学茶。
譬如:这道茶究竟是不是真的坑涧茶?是哪个坑涧的,各有什么特色?
世界那么大,茶山那么多,即使跑断腿,累歪嘴,也得至少三年,方可练成一名基本及合格的茶痴。
茶痴的烦恼是:越来越不值钱。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升级为“茶鬼”。
茶鬼,是茶人的第二阶段。
茶鬼须加第四必:逢论必胜。茶痴懂的,茶鬼肯定懂,但茶鬼懂的,茶痴未必懂。茶鬼修炼秘籍,唯一字:细,就是把一道茶里的感觉细分,然后逐一辨识清楚。
譬如:当XX茶痴说,xx茶很厚重时,茶鬼就可以说:其实,厚重这个词里,包含了“茶汤的粘稠度”“茶味的渗透力”“茶汤的重量感”“茶汤的密度感”\"茶味的包裹率”。。。而这些东东,茶痴是搞不清的,因为茶痴浸淫在“相”中,不得其门而出。
当喝茶、品茶、论茶到一定境界,“茶鬼”就会升级为“茶魔”。
“茶魔”,就是茶人的第三阶段。
茶魔修炼秘籍,就俩字:再细。一道茶里,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感觉,所谓“百感交集”。要想准确的区分全部的这些感觉,唯靠对比。
通过细致深入的剖析和比对,即使两道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而香气大体一致的茶,仅香气一项,也能分出很多区别:饱满度,挥发度,融合度,持久度,渗透率,附杯率,热发点,冷凝点……
再用上一些可以描述梯级的副词,譬如:较尚稍略欠。即可将每一道茶里的感觉描述得很清楚。人类的感官一次只能聚焦于一个某个项目里的某一种感觉的某一个刹那,而一旦聚焦,其它同步发生的感觉就会被忽略,俗称:一叶障目。
除非......变成仙。
茶仙:茶人的第四阶段
茶仙修炼秘籍,唯一字:戒。仙与佛相同:四大皆空,我佛慈悲。
饮茶时,不思不想不纠结不缠绵。入相容易离相难,资质驽钝如末学者,每日巳时申时定量饮茶两道,再辅以素食,站桩,打坐...历五年,经三千余道茶,才初步小有成效。终于可以在喝一道茶时,不怎么起心动念了。于是发现,天地万物,在不断运动后,一切归于“静止”。
世上根本无茶仙,也是“醉茶”罢了,不论灵魂多么高远,既然拥有肉体,还得返回地球,踏踏实实做个人。
茶人,是第五个阶段
放下自我,就能够跟着茶,学会做人,是名茶人。
人是不可能喝懂茶的,但能够跟着茶,把自己喝懂。品茶时,放空心灵,解下负担,以茶为鉴,可以清身,正情,和气,化欲,离妄,明心。以物为鉴,必先尽物之性,方可不为物困,即所谓格物。
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如此,茶可以清心,茶可以养人!山间一壶茶,一饮万情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