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烧窑的高温派对
-这几年陶艺师、手艺人用小柴窑创作出品的日用器皿终于给我们带来很多回味和实用。
这些弥漫着古朴韵味,有着怎么样的现象?

1、 装窑的陈列:接受落灰釉,并设计和思考火焰可能的路径,设置障碍,但又不能把火堵死。这有没有像烧一道菜,什么时候下什么菜,放什么调味料,都是有讲究。
2、 支钉印记:支钉是为了防止器皿在烧制过程中粘黏在板子上。早期烧制底部比较平整的圆盘也会经常应用到,以防止烧制过程中底部坍塌。因此,在板子和器皿间用支钉隔开,通常支钉应当在烧完后变得疏松,能用手轻易掰下留下完整器皿,而不会粘黏在器皿上。当然,现在烧窑很多人会用氧化铝粉、板来代替支钉。传统支钉一般会采用谷壳渣、黏土、砂等加水按比例混合制成。成品后,可见器物底部有痕迹。
3、 玻化:灰釉挂上去就形成一种玻化的自然釉,这多是在靠火口的正面所发生的现象。客观说,在各种因素下玻化的程度也千变。
4、 窑汗:窑在长期烧瓷过程中,燃烧室内壁与来自松柴和胎釉中的挥发物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生成一层玻璃状熔体,滴状在器物表面如星光坠入黑夜,可遇不可求。据悉色泽以蓝绿的为好,但来源确实有限。
5、 ……
其实还很多,来日方长
